一、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Cars)
1927年成立,总部位于哥德堡。1979年,从沃尔沃集团独立。1999年,被福特汽车以64.5亿美元收购。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权,目前,吉利持有公司78.7%的股份。公司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员工4.2万名。2024年,全球销售汽车76.3万辆,同比增长8%,营收约358亿美元。
1994年1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2008年成立上海销售公司,2011年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域总部在上海成立。目前在华拥有100多个销售网点,覆盖80余个城市。2013年8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工业布局:在大庆建立整车制造基地,张家口建立发动机制造基地,上海建立中国研发基地,以及在成都建立整车制造基地。2024年,在华销售汽车15.6万辆,同比下降8%。
二、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
1927年成立,总部位于哥德堡。1999年将轿车部分出售给福特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卡车与客车、建筑设备、船用和工业用发动机、金融服务,业务遍及19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销售额为5268亿克朗,同比下降5%,盈利657亿克朗,同比下降16%,全球员工约10.4万人。
沃尔沃集团中国业务历史久远。1935年首台沃尔沃卡车驶入中国,1992年沃尔沃卡车在京设立首家办事处,2000年成立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沃尔沃集团与东风汽车签署合作协议。2019年,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消费者打造车内智能服务平台。
三、爱立信公司(Ericsson)
1876年成立,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高度重视研发,拥有专利总数超过5.7万项。目前,公司业务遍及18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9.4万多名员工,其中2.6万为研发人员。2024年,爱立信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供应商第三位,市场份额达到13%。2024年,营收2748亿克朗,营业利润43亿克朗。爱立信在华业务可追溯到1892年,1985年在北京开设首个办事处,1994年成立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2002年在北京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2012年10月在西安设立全球第四家网络运营中心。目前,在华员工近万人。
四、银瑞达集团(Investor AB)
1916年成立,北欧地区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瓦伦堡家族持有23.3%的股权,50%的投票权。该公司投资了包括ABB、阿特拉斯·科普柯、阿斯利康制药、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公司和北欧斯安银行等多家跨国企业。2021年底总资产约7955亿克朗。
在香港和北京设有办事机构,主要负责投资技术型公司和成熟的中型企业。
五、斯凯孚公司(SKF)
1907年成立,总部位于哥德堡。世界最大的轴承制造商之一,占全球轴承市场份额第一位。下辖工业、汽车和服务三大主要业务部门,涉及汽车、风电、铁路、机床、矿山、冶金、医疗、食品和饮料以及造纸行业等多个行业。设有1.5万个经销商网点,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斯凯孚在多个国家拥有大约108个生产基地,约有4万名员工。2024年,斯凯孚集团营收987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5.4%。
191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设立代理处,1997年设立斯凯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在上海设有斯凯孚全球技术中心。目前,在成都、济南、大连、大庆等多地布局工厂。
六、山特维克公司(Sandvik)
1862年成立,是一家全球性工业集团,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主要有矿业、岩石加工、机械加工与智能制造三大业务板块。山特维克是第一家将贝塞麦炼钢法商业化的公司。(贝氏炼钢法是人类历史上首个以生铁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截至2024年,山特维克约有4.1万名员工,产品销往约150个国家/地区。2024年销售额约为1230亿瑞典克朗。
1985年,山特维克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开设办事处。1997年,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山特维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山特维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在上海成立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东亚研发中心。目前,集团在廊坊、常州、上海嘉定设有工厂,设有洛阳技术服务中心用于技术服务、零部件维护等,廊坊应用中心用于客户演示及应用开放,重庆可乐满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航空航天项目工程团队。山特维克还分别与中国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山西能源机械成立合资公司。去年,公司将持有的中国刀具制造商苏州阿诺精密切削技术有限公司(Suzhou Ahno)的股份从12.4%增至72.4%。
七、伊莱克斯(Electrolux)
1919年成立,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伊莱克斯的创始人191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吸尘器,1925年生产出第一台家用冰箱。在后来的70多年里伊莱克斯收购并兼并了近400家家电厂商和品牌。在全球约有4.5万名员工。目前在60多个国家生产并在160个国家销售各种电器产品。
1987年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在杭州设有工厂,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是其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之一。
八、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aca)
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捷利康公司1999年合并而成,主要从事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和呼吸等领域药物研发和生产。战略研究中心位于瑞典、美国、英国和中国,制造业务遍及16个国家,最大的生产基地位于瑞典南泰利耶。全球约有9.4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25个国家。2024年,总销售额达到541亿美元,研发成本达到136亿美元。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亚太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北京设立了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在无锡、泰州、青岛设有供应基地。在华员工数超过2万,对中国的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引进40多种创新药物,中国是该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
九、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
1873年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工业集团,其业务分为四个领域:压缩机技术、真空技术、工业技术和动力技术,为大约18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支持,在全球拥有5.5万名员工,2024年营收150亿欧元。
自上世纪20年代起,阿特拉斯·科普柯开始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80年代在香港成立公司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代表处,1993年组建合资公司。截至2023年底,阿特拉斯·科普柯在大中华区共设有超过45家公司,拥有约8300名员工。
十、H&M服装公司
1947年成立,全球著名快速时装零售品牌之一,以销售时尚、中档、休闲服饰为主。H&M 产品的主要生产地是中国和孟加拉国,在瑞典境内有21家供应商和工厂。1974年于斯德哥尔摩证交所上市。截至2024年,公司在全球开设了4000余家门店,共有14万名员工。2024年,营业额2344亿瑞典克朗。
2007年在上海设立第一家分店。截至2023年,H&M在中国开设了约300家门店。
十一、奥托立夫汽车安全公司(Autoliv Inc)
1953年成立,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其主要产品为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座椅安全带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及汽车方向盘系统等。奥托立夫及其合资企业在27个国家拥有超过6.8万名员工,其中5700名员工从事研发和工程工作。公司在全球拥有14个技术中心,包括20条测试跑道。1994年,公司在斯德哥尔摩证交所上市,1997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24年,Autoliv营收约为104亿美元。
奥托立夫于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广州、南通、长春等地设有工厂。
十二、斯堪尼亚集团(Scania)
1891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典南泰利耶市,由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传拓(瑞典)所有。斯堪尼亚主要生产卡车和公共汽车,此外,还生产工业和船用发动机。斯堪尼亚在约100个国家/地区拥有近6万名员工。2024年,新车交付量达10.2万辆,同比增长6%,销售额达2161亿瑞典克朗,同比增长6%。
斯堪尼亚于1965年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斯堪尼亚制造(中国)有限公司以独资的形式落户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斯堪尼亚集团继欧洲、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工业运营中心。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如皋制造基地于2025年10月投产。
十三、斯道拉恩索集团(Storaenso)
1998年由瑞典Stora公司和芬兰Enso公司合并而成(源于1288年成立的Stora AB),同年在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证交所上市。主要产品有纸张、包装、林木制品和生物质材料等。集团业务遍及逾35个国家,拥有85家生产工厂,员工2万人。2024年,营收约为90亿欧元。
1985年,斯道拉恩索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22年,公司在华约有3500名员工,累计投资22亿美元。公司在华拥有3家创新中心和5家生产工厂。其中北海工厂为中国国家级绿色工厂。
十四、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
北欧斯安银行(SEB)成立于1972年,由瑞典瓦伦堡家族于1972年创立,该家族通过大型投资公司银瑞达集团仍然控制着SEB,是其最大股东。该银行为大约40万家企业客户和机构以及400万私人客户提供服务,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在全球拥有约1.5万名员工。无论是市值还是总资产,SEB都是瑞典最大的银行。银行2023年营收约为800亿瑞典克朗。
该银行在北京设有代表处,于200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为在中国客户提供顶级企业银行服务和企业咨询服务,在华业务规模较小。
十五、宜家家居(IKEA)
1943年成立,总部位于荷兰莱顿,由瑞典坎普拉德家族控制,自2008年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截至2024年9月,宜家在63个国家拥有473家商场。该集团主要以其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简约的室内设计方法和沉浸式购物理念而闻名,这种理念以大型商场内装饰房间的布置为基础,顾客可以在现场与产品互动。此外,该公司还以注重成本控制和可持续产品开发而闻名,尤其是家具销售的即装即用模式和其他使宜家能够比竞争对手制定更低价格的因素。2024年,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营收418亿欧元,同比下降5.5%。
1998年,宜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在上海徐汇区设立中国内地第一家家居商场。2024年,宜家中国市场占英格卡集团全球销售额的3.5%,低于上一年的3.6%。截至2024年12月,宜家在中国内地开设39个宜家门店,包括36家商场、2个体验店和1家设计订购中心。宜家连续7年参加了中国进博会。
十六、安百拓(Epiroc)
安百拓(Epiroc AB)成立于2018年,拆分自1873年成立的阿特拉斯·科普柯,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20强。主要研发生产采矿和建筑行业制造设备,包括地面和地下作业的钻机、岩石采矿和施工设备及工具,也提供自动化、数字化和电气化解决方案。2018年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生产主要布局在瑞典、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度和德国。安百拓在斯德哥尔摩南部Sickla拥有矿井,隧道长达3.5千米,占地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24年,在全球有近1.9万名员工,收入636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约20%。
1993年,当时为阿特拉斯·科普柯一部分的安百拓在中国南京兴建第一家工厂,2014年将中国区总部从上海迁至南京经开区,2022年将位于日本横滨的所有产能全部转移至南京。目前设有南京、张家口、沈阳三个生产基地,设立合资公司山东凿岩钎具有限公司。安百拓采用“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推出了一个新的本土子品牌 “盖亚”(Gaia),以提供高性价比的方案,尤其针对中端或对成本敏感的市场。
十七、施魏科工程咨询公司(Sweco)
1997年成立,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咨询和建筑设计公司,业务遍布14个国家,每年在全球70个国家开展项目。1998年在斯德哥尔摩证交所上市。Sweco是瑞典著名生态项目哈马碧生态城与皇家海港城的规划与设计顾问公司,参与了可持续建筑、基础设施与环境解决方案的设计工作。至今已收购百余家大小不等的企业。2024年,公司约有2.2万名员工,营业收入为307亿瑞典克朗。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烟台生态城、上海宝山未来产业园、海南未来产业园等。
十八、恩华特公司(Envac)
1953年成立,自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发明者。公司为智慧可持续城市、医院和机场量身定制创新型气动垃圾收集系统,目前已应用于全球超过30个国家,超过1200个项目,在20个国家设有35个办事处。
1983年进入中国市场,公司系统已应用于超过100个项目,包括北京301医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科学园等。